用“辛苦指数”提升残疾人“满意指数”
“以前洗澡要靠两三个人搀扶,现在好了,残联为我安装了沐浴凳、安全扶手和防滑垫,我一个人也能安心洗了。”家住淮河路车站村、肢体一级残疾的王琪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心里暖洋洋的!”
在闫瑞祥家中,阳台上装上了手摇升降晾衣架,淋浴间、马桶和洗脸盆旁都加装了安全扶手,床边也安装了护栏。“这些贴心的改造,实实在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感谢残联和社区的帮助!”他感慨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保障工作,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2025年30项民生实事之一。市残联负责人介绍,全市残联系统扎实推进改造工作,紧扣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传递城市温度。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07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和《淮南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导手册》,召开专题推进会,全面部署并推动改造工作落地见效。
在改造方案制定中,始终坚持“消除或减轻残疾人生活障碍”的根本目的,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和家庭环境“量身定制”,坚决杜绝以简单配发辅具代替改造,努力做到“一户一策”。实施过程中,各县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该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通过公开招标、综合遴选等方式确定优质施工单位,严把质量关,并为每户建立改造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同步推行“服务卡”制度,确保残疾人群众在设施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支持与帮助。
在政策解读方面,充分利用《淮南日报》“助残 爱残 惠残”专栏、广播电台“关爱残疾人在行动”专题节目、政府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政策成效,并制作专题视频、刊发深度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工作人员王小康表示:“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始终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与残疾人家庭共同商议制定‘私人定制’改造方案,确保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精准改造,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如厕难、洗澡难、出门难”等问题,切实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耐心沟通,尽力满足群众诉求,以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来残疾人的“满意指数”。
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困难残疾人保障工作,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